生科院生物育种科学微专业招生简章(2025年)

作者:张瞳 编辑:朱丽雯 审核人:张瞳 时间:25-09-17 18:36 浏览次数: 来源:张瞳

生物育种科学专业是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生物科学、遗传学、信息学的交叉专业。该专业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种业强国建设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围绕新农科建设的基本要求,以拓展学生视野和思维,夯实在解决农业大数据应用、全基因组选择、基因编辑、智慧表型等种业“卡脖子”关键环节中的前沿技术和理论基础,致力于培养现代种业及相关领域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卓越人才。根据相关安排,现将2025年生物育种科学(植物方向)专业招生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培养目标

立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种业强国建设的战略需求,培养具有宽泛国际视野,紧跟学科前沿动态,掌握现代生物技术、植物大数据分析、智慧育种等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胜任现代种业及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科技管理、技术推广与服务等工作的卓越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通过微专业的学习,学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知识要求:掌握植物新品种选育新理论、新技术相关的专业核心知识和实验实践相关技能,熟悉生物大数据分析、智慧表型等交叉学科知识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场景,了解现代种业创新发展动态。

(2)能力要求:能够运用所学专业理论和方法结合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生物技术等对种业及相关领域的复杂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或形成解决方案。

(3)素质要求:具有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情怀和“爱农知农为农”素养,以及良好的组织管理、沟通协调和团结协作能力,立志为解决国家种业卡脖子难题和国家粮食安全问题作出贡献;能够综合运用书面、口头和数字化媒体等技术开展学术交流和知识普及,以及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合作意识应用于种业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

三、招生对象及条件

1.面向对象:面向淮阴师范学院全校理工类的二年级及以上在校本科生。

2.遴选方式:符合报名条件的,报名人数在招生规模以内的全部录取。超过招生规模的,按照学业绩点从高到低录取;或组织学生答辩面试,依据平均学分绩点占50%、面试占50%的综合选拔成绩,由高到低录取。

4.计划招生人数:15~40人。

四、学制与证书

学制:1年(2个学期)。

证书:修满12学分且成绩合格者,由学校颁发生物育种科学微专业证书。

五、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表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各环节学时分配

考核类型

开课学期

备注

理论

实验

研讨

线上

319W01

植物分子生物学

2

32

32





C

1


319W02

植物基因工程

2

32

24


8



C

1


319W03

种子学概论

2

32

32





C

1


319W04

植物育种新技术

2

32

24

8




C

2


319W05

植物大数据处理与应用

2

32

24

8




C

2


319W06

智慧育种原理

2

32

24

8




C

2


小计

12

192


六、微专业课程简介

课程一:《植物分子生物学》:本课程从分子的基本组成、形态结构、主要功能及其合成方式等多个方面入手,阐明各类分子在生物体内的存在意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从DNA复制到转录、RNA的加工与翻译、蛋白的修饰与定位、植物基因的表达与调控等一系列生物学过程及其具体实例。植物类生产中遇到的一些现象最终都可归结为分子水平上的变化,尤其在植物类的遗传改良方面。因此,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从分子角度更有效、更科学地分析问题,提升解决植物育种问题的专业性。

课程二:《植物基因工程》:本课程重点介绍植物基因工程的原理、方法、技术以及应用,是一门综合性和前沿性的学科。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植物基因工程研究的策略、原理、方法和技术;掌握如何对植物基因进行修饰、改造和转化;如何研究基因的功能和改良作物性状;能够应对作物育种研究中的实际问题,找出解决方案。

课程三:《种子学概论》:本课程将系统讲解种子生物学基础知识、种子生产原理与技术、种子检验原理与技术、种子加工原理与技术、种子贮藏原理与技术及种子法律法规的一门应用性科学。通过种子学概论课程学习,培养学生掌握种子生物学基础知识及种子生产、种子检验、种子加工、种子贮藏的基本理论与相关技术,了解种子相关政策法规,具备实践中分析问题和解决种业相关问题的能力,适应现代种业发展的需求。

课程四:《植物育种新技术》:本课程将系统介绍选育和繁殖农作物优良品种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包括各种DNA分子标记技术、转基因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单倍体技术、快速育种技术等原理及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同时强化相关的室内实验操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作物新品种选育与繁殖过程中的相关专业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灵活运用育种新技术提高育种效率,培养强农兴农的使命担当。

课程五:《植物大数据处理与应用》:本课程紧密贴合智慧农业中的生物大数据和智能育种发展方向,融合Python语言程序设计、高等数学、生物统计等理论知识和编程、统计、人工智能等技术方法,作为交叉课程解决生物育种大数据处理分析问题。通过本课程学习,可使学生了解如何获取生物大数据、如何挖掘生物大数据信息、如何利用大数据结果完善智慧农业,从而为突破我国育种瓶颈、创制智能育种关键技术培养新时期交叉人才。

课程六:《智慧育种原理》:本课程是涵盖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作物育种的一门交叉学科,主要讲授智慧育种的基本原理,包括智慧表型获取与分析、数量性状基因定位、全基因组选择的原理和实际应用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能够提高解决复杂育种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备利用现代化技术更好更高效地培育作物新品种的技能。

七、招生时间安排及报名方式

报名时间:2025年9月15日 - 9月30日。

报名网址:教务系统 → 报名申请 → 辅修报名。

系统链接:http://202.195.113.107/xtgl/login_slogin.html


八、学费标准

按照80元/学分收费,总计960元,分学年缴纳。

缴费方式:通过微信“淮阴师范学院财务处”公众号缴纳。

九、咨询方式

咨询电话:18801586912

咨询教师:郑老师

咨询QQ群:975470264

Copyright© 2016 生命科学学院  学院地址:江苏省淮安市长江西路111号
邮编:223300 主办单位:淮阴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